據SeafoodNews 12月27日報道:盡管美國飲食指導手冊建議成人每周至少食用4盎司魚肉,美國心臟協會甚至要求每周至少食用兩條魚,但美國NOAA報告稱,2015年美國居民人均海產品消費量15.5磅,已是連續三年持續增加。
魚肉可減少罹患心臟病風險,幫助控制體重,促進大腦發育,尤其是孕婦和哺乳期的女性,每周應至少食用8-12盎司。魚肉蘊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包括蛋白質、硒、維他命D、維他命B-12,以及最重要的成分—不飽和脂肪酸。雖然堅果類和植物油也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但不及魚肉豐富。
目前,美國只有10%的成年人中在食用魚肉的頻率和數量上可以達標。美國漁業研究院社會專家表示,家庭飲食習慣影響兒童和青少年,他們不吃魚,不是因為不愛吃魚,而是家庭內食用的次數少,或者不食用所致。同時,海鮮的價格要高于其他肉類,如雞肉、牛肉,甚至是罐裝金槍魚和罐裝鮭魚,這也是阻礙居民消費的原因之一。
此外,影響消費者購買海產品的另外因素還包括:
-養殖魚的養殖環境及方法,在此方面,消費者以前是沒有過多考慮的,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的透明化,消費者越來越關心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
-因水系問題,魚身體內汞含量也引起消費者重視,FDA和EPA的指導手冊曾要求青少年和婦女,尤其是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應食用多樣化的魚類產品,避免4種汞含量較高的產品:墨西哥灣的方頭魚、鯊魚、劍魚和帝王鯖。每周白金槍魚食用量不應超過6盎司。
在美國的海域內部分魚類處于瀕臨滅絕之地,美國漁業行業正努力挽救這些物種,避免過度捕撈,使這些物種盡快恢復正常水平,因此,美國漁業行業要求消費者購買可持續資源的海產品,并希望消費者可以向餐廳及零售商要求出售來自負責任資源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