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6月6日發布的《2025年漁業白皮書》顯示,2023年日本人均海產品消費量降至20.4公斤,再創歷史新低。2001年日本人均消費量高達40.2公斤,目前的數值僅有峰值的一半。
分析認為,日本的海產品消費量繼續出現歷史性下降,反映了人口結構的變化、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和氣候變化問題,下降趨勢遍及所有年齡段,年輕一代和老一代之間的差距明顯擴大。2023年,60歲以上人群海產品消費量幾乎是30歲左右年輕人的兩倍。
白皮書指出,2020年全球人均海鮮消費量達到20.2公斤,與當前日本人家消費量幾乎持平。按全球人均消費量每年逐步增長計算,日本作為歷史上最大的海產品消費國,目前的人均消費量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造成這種反差的部分原因與日本海產品價格不斷上漲有關。與其他肉類蛋白相比,魚類和蝦蟹貝類近幾年價格漲幅更大,冰鮮海產品消費者對于價格上漲高度敏感,年輕消費者減少海產品消費與價格太高與烹飪不便捷有關。
三文魚、金槍魚、秋刀魚、黃尾魚、魷魚和馬鮫魚等品種仍然是日本消費者購買的主流產品,由于捕撈量急劇下降,曾經作為季節性主食的太平洋秋刀魚幾乎從餐桌上消失。
2023年,日本國內海產品供應總量為621萬噸,比前一年下降3.3%,比2012年下降27%。日本的海產品自給率為54%,對進口商品的持續依賴性沒有減弱。
白皮書還強調,日本漁業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日本周邊海域的海面溫度上升了1.2攝氏度,近幾十年來升溫的速度還在加快。不斷變化的海洋環境已經影響到主要的商業物種。秋刀魚、野生三文魚、魷魚等物種捕撈量急劇下降,黃尾魚、太平洋鯖魚等物種正向北部海區遷徙,氣候變化可能還會進一步破壞捕撈漁業,破壞傳統漁場。
作為應對措施,政府正在推動適應性戰略,包括加強資源監測、調整捕撈配額以及加大水產養殖業投資。
與此同時,日本漁業正面臨嚴重的勞動力危機,從事漁業和水產養殖的人數從20年前的約19.7萬人下降到2023年的12.3萬人。超過60%的工人年齡在60歲以上,招聘年輕工人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
許多漁民的經濟狀況也正惡化,2023年沿海漁業的平均家庭收入降至345萬日元(合2.2萬美元),是十年來的第二低水平。燃油價格上漲、捕撈量下降和老化的基礎設施都導致了漁業板塊盈利能力的下降。日本水產養殖業面臨飼料成本高企和環境不確定性的問題。近兩年僅有于黃尾魚和扇貝價格堅挺。市場表現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