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4日舉行的2025年全球魷魚資源預測發布會上,來自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和上海海洋大學的專家們深入探討了全球魷魚漁情及未來發展趨勢。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60多家魷魚生產企業的100多位行業代表參與,成為推動我國遠洋魷釣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
2024年魷魚資源狀況分析
發布會中,陳新軍教授詳細分析了2024年全球個別區域魷魚產量下降的原因,指出2023年下半年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對魷魚資源補充量產生了重大影響。預計這一影響將持續到2024年底和2025年初,導致2024年漁汛持續至8月-9月,隨后莖柔魚資源的補充量開始觸底回升。
2025年恢復預期
陳新軍教授表示,盡管2024年面臨挑戰,預計到2025年下半年,魷魚資源將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這一恢復過程將為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尤其是在全球魷魚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
結合近期的市場分析,盡管中國魷魚市場價格有所波動,但整體趨勢仍然向好。尤其是東南太平洋的魷魚資源,雖然面臨供應緊張的挑戰,但隨著資源的逐步恢復,預計價格將會在高位區間波動。此外,西南大西洋的魷魚需求依然強勁,為行業帶來了穩定的市場環境。
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風險,發布會上也提出了相應的預警和建議。企業需加強資源監測與市場分析,通過有效的營銷策略和產品定位,抓住年輕消費者的需求,促進高品質產品的推廣。
總的來看,2025年全球魷魚資源的恢復前景樂觀,將為我國遠洋魷釣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資源的穩定和市場需求的增長,行業內各企業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通過科學決策與合理布局,推動可持續和高質量的發展,為未來的繁榮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