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戰“疫”行動
開欄的話 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國需要尊重規則,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框架內采取措施。這需要匯集全球的科研力量,群策群力,攜手抗擊病毒。
日前,曾在非典期間訪華的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在問及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拉法蘭表示,“世界面臨不可預測的全球性風險挑戰。面對困難,各國需要在尊重國際規則的基礎上攜手合作”。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凝聚全球科研力量助力抗擊此次疫情;歐洲疾控中心也召開專家會議,欲聯手應對疫情發展。
啟動多家實驗室,加緊建立全球檢測網絡
控制疾病擴散傳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迅速發現病毒的能力。世衛組織正在與伙伴機構合作,啟動專門的轉診實驗室檢測網絡,以增強全球2019-nCoV的診斷能力,改善對疾病傳播的監測和追蹤。這些實驗室在冠狀病毒的分子檢測方面具有公認的專業能力,可以為各國實驗室提供支持,以幫助確認新病例并對其開展分析。目前,已有15個實驗室加入該網絡。
世衛組織已向各區域辦事處和各國衛生機構提供了25萬個病毒檢測試劑。這些試劑將運往各地區的159個實驗室。世衛組織將利用全球流感監測和應對系統建立的運輸基金項目,將2019-nCoV疑似病例臨床樣本發送到15家國際轉診實驗室。世衛組織強調,必須加強各國檢測2019-nCoV的能力,以便可以在本土快速進行診斷。
動員全球力量,加快科學研究和創新工作
除了病毒檢測,更為重要的是對病人的治療和疫苗研發。2月6日,世衛組織宣布將于11日至12日在日內瓦舉辦全球研究和創新論壇,動員國際社會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采取行動。
論壇將匯集各國知名科學家、公共衛生機構、衛生部以及研究供資機構等主要機構和人士,圍繞2019-nCoV病毒共同研究疫苗、療法和診斷技術,包括確定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以及分享生物樣本和基因序列等。
專家們將在SARS和MERS冠狀病毒現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查明知識缺口并確定研究重點,以加速提供最急迫的科學信息和醫療產品,最大限度地減輕疫情影響。
世衛組織擬在會議上制定全球新冠肺炎研究議程,確定重點和框架,以指導首先應該開展哪些項目。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瑪·斯瓦米納坦博士說:“了解這一疾病、宿主、傳播方式和臨床嚴重程度,然后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對于控制疫情、減少死亡和盡量減輕經濟影響至關重要。”
世衛組織突發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博士指出:“世衛組織研發藍圖是全球戰略和防范平臺,用于推動在暴發流行病之前開展藥物和疫苗統一開發工作,并在流行病疫情期間迅速啟動研發活動。它能夠加快急需的診斷工具、疫苗、療法和技術的供應”。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指出:“利用科學的力量控制疫情極為重要。我們需要盡快解決一些問題和開發出工具。世衛組織正群策群力,發揮重大協調作用,努力匯聚科學界力量,確定研究重點并取得進展。”
確定清晰的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重點,將會提高投資效益,促進全球研究人員開展高質量研究并發揮協同效應。
歐洲聯手防控,加強區域協調共同應對威脅
在區域衛生合作方面,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ECDC)在斯德哥爾摩總部召開專家會議,商討聯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
歐洲已有多國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流行病學家朱利安·博特表示:“ECDC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應對2019-nCoV。”ECDC的主要職責是協同歐洲各國的公共衛生合作,保證各成員國具備快速檢測和鑒定病毒的能力,以及擁有遏制疫情的手段。ECDC緊急狀況專家約瑟夫·簡薩稱:“我們意識到,要想有效發揮作用,我們必須盡快合作:評估風險,計劃措施,為各成員國提供支持。”
ECDC專家會議評估認為,相較SARS和MERS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更容易傳播,但毒性較小,同時仍將歐洲暴發疫情的風險保持為“低”。
ECDC指出,當前需要判斷中國是否還存在動物傳染源,此外,哪些因素會增加患者死亡風險,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染力如何等問題仍待解決,ECDC將聯合歐洲國家盡力對此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