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加速,北極在戰略、安全、經濟、科研、環保、航道、資源等方面的價值不斷提升,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北極問題涉及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攸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共同命運,具有全球意義和國際影響。
近日,2019“冰上絲綢之路”與北極合作論壇在大連海洋大學召開。來自自然資源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政府部門和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中國海洋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200余人匯聚一堂,圍繞“冰上絲綢之路”與東北亞海洋經濟合作、“冰上絲綢之路”法律與合作機制問題、“冰上絲綢之路”與北極航道開發建設(中俄北方海合作)等熱點問題,為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和促進北極合作建言獻策。
探索北極科學奧秘
“北極已經成為全球氣候變暖的‘放大器’?!敝袊鴺O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表示,一方面,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大氣、陸地、海洋、冰凍圈等自然環境快速變化,例如氣溶膠增加、冰川凍土融化、冰雪覆蓋面積減少;另一方面,北極冰凍圈、生態系統的變化也促進全球氣候變暖進程。
楊惠根表示,“我們將在實施‘雪龍探極’工程、建立北冰洋中央航道無人觀測網、完善北極氣候變化監測體系、參與北極可持續觀測網建設等方面繼續努力,進一步提高北極科研能力和水平,為增強人類保護、利用和治理北極提供科技支持?!?/p>
“五路并進”建設“冰上絲路”
“當前,將共建‘冰上絲綢之路’構想,轉化為務實行動尤為關鍵?!敝袊窖髮W會副會長、吉林省圖們江國際合作學會會長、大連海洋大學教授李鐵表示,“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有賴于北極氣候變暖的“天時”,又需要各國在北極治理中創造的“地利”,特別需要中俄兩國堅定合作意志的“人和”,在技術、資金、裝備等方面實現良性互動。共建“冰上絲綢之路”既要頂層設計、宏觀布局,又要地方操作、務實推進。
李鐵認為,“冰上絲綢之路”建設宜兼顧當前與長遠,把握輕重緩急,可分為北極合作開發、北極航線常態化運營、環日本海國家合作、中國近北極區域與俄遠東陸海合作4個階段。當前,要突出中國近北極區域與俄遠東陸海合作和環日本海國家合作。
對于中國近北極區域參與“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李鐵建議:要在方法上突出學術研究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撐,在國別上強化中國近北極區域對俄合作,在區域上開展環日本海國家近北極區域合作,在國內合作上應突出“五路并進”(圖們江區域、環渤海區域、天津灣區域、北黃海區域、南黃海區域)融入“冰上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