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月2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為期12天,來自全球196個國家近3萬名代表參加,各方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等議題展開了進一步談判。鑒于2020年將是各國根據《巴黎協定》加強其“國家自主貢獻”承諾的最后期限,因此本屆大會是一次承上啟下的重要會議,將為各方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撐。與往屆相比,海洋議題首次納入大會議程,海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重要作用也得到與會人士的廣泛關注和認同。本期,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來自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的“海洋聲音”。
國際政要呼吁重視海洋作用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全球升溫對地球的影響不容忽視,過去5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5年,颶風、干旱、洪災、野火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極地冰蓋加速融化,格陵蘭島僅在今年7月就有1790億噸海冰消失。北極永凍層融化速度超過過去70年,南極冰層融化速度是10年前的3倍。海平面上升速度超過預期,一些沿海地區處于被淹沒的危險境地,而鑒于全球有2/3的大城市位于沿海地區,因此海平面上升對人類社會的威脅將日趨嚴重。
海洋不僅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古特雷斯表示,海洋在減緩氣候變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海洋吸收了超過1/4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了超過一半的氧氣。然而,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已導致海洋酸化加劇,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存與繁衍。為此,他呼吁各國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積極發展綠色經濟。
中小島嶼國家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前沿地區,本屆大會前44個島嶼國家發表了聯合聲明,警告島嶼國家處于危急存亡的關頭,敦促各國把控制全球氣溫的目標下調至不高于工業革命前1.5℃,并立即大幅減排溫室氣體。
馬紹爾群島總統海因通過視頻連線警告大會,一旦越過1.5℃的關鍵門檻,她的國家將會滅亡。海因說,海平面上升和破壞力強大的風暴潮已使包括馬紹爾群島在內的最脆弱環礁國家“面對死刑”。若各國政府無法在接下來一年內就減少碳排放作出強有力的承諾,這將等同“給我們的未來宣判死刑,迫使我們的國家滅亡”。
海洋議題納入會議議程
本屆大會舉辦事宜可謂一波三折,會議開幕前智利政府因國內形勢突然放棄舉辦大會,改由西班牙馬德里舉辦。但智利仍為大會主席國,會議議程設置并沒有發生較大變化。智利政府相關人士表示,在籌備期間,智利政府就將本屆大會定位為“綠色氣候變化大會”,決定將海洋議題納入氣候變化大會議程,以提高人們對海洋在氣候變化中作用的重視程度。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重點關注的是各國減排行動,很少考慮海洋在其中的作用和角色。本屆大會首次將海洋納入議程,這將更有利于各國采取措施加大保護海洋的力度。”智利海洋保育組織執行總監利斯貝特說。
12月3日,智利環境部部長羅琳娜·施密特在大會上發布了“以科學為基礎的海洋解決方法平臺”,旨在提高各國對海洋與氣候變化關系的認知能力,并鼓勵各國增加海洋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承諾和策略中的比重。
羅琳娜·施密特表示,智利政府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海洋作用,首次將有關海洋科學研究、海洋保護和海洋可持續管理的議題納入主流國際氣候行動會議。“在我們看來,離開了海洋議題,國際社會將難以采取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行動。”羅琳娜·施密特說。
歐盟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也對海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作用給予了肯定。該聲明指出,保護海洋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今年11月,歐盟成員國批準了一份有關海洋的決議,強調氣候變化是全球海洋直接和重要的威脅,并呼吁各國采取行動保護海洋和海岸帶生態系統。
12月7日,歐盟在本屆大會期間舉辦了“歐盟海洋日”活動,以強調海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優先地位。歐委會負責環境、海洋與漁業的委員維爾吉尼尤斯·辛克維丘斯說:“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是歐盟海洋政策的核心。由于氣候變化,全球海洋正遭受日益嚴峻的挑戰,需要采取緊急和綜合行動加以應對。但海洋本身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途徑之一,本屆大會為加強海洋管理和開展國際行動創造了契機。”
海洋危機警鐘頻響
大會期間,多個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科研機構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當前全球海洋面臨的各種危機,以警醒國際社會海洋所遭受的氣候變化影響,呼吁重視海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了有關海洋和冰凍層的特別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對海洋、海岸帶以及生態系統產生了嚴重影響,如果氣候變暖趨勢難以遏制,將極大弱化相關應對行動的效果。全球約有6億人口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海水溫度上升正在減少海洋魚類和其他生物的種群數量,這使得全球食物安全受到威脅。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異常高溫、冰層退縮以及創紀錄海平面升高等情況持續了10年,5年期(2015年~2019年)和10年期(2010年~2019年)的平均溫度幾乎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2019年也必將是有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或第三高的年份。報告稱,二氧化碳水平和海平面都在上升,海水的酸度比工業化初期高26%,極地海冰范圍連創歷史紀錄新低,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是近期全球饑餓人口上升的主要驅動因素。
綠色和平組織發布《陷入困境:氣候危機與海洋保護的迫切需求》報告指出,迅速且大量的化石燃料使用已經破壞了全球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并導致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脫氧。報告敦促各國政府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抓住2020年氣候峰會、生物多樣性會議等國際活動的契機,盡快解決全球范圍內的氣候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海洋保護問題。
非政府組織Oxfam發布有關氣候變化影響的研究報告顯示,氣候變化正迫使數以千萬的民眾離開家園。過去10年,全球每年因極端天氣事件逃離家園的人數已達到2000萬。如2019年5月的強熱帶氣旋“法尼”,導致孟加拉國和印度350萬人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