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日發布的《全球海洋觀測系統2030戰略》指出,在當前全球變暖和海洋災害頻發的背景下,各國對全球海洋觀測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需要建立一個真正一體化的全球海洋觀測系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建立更廣泛的合作伙伴關系,加強對大氣和海洋變化過程的監測,開發創新技術,降低觀測成本,推動信息數據共享,在2030年建成綜合海洋觀測系統,滿足終端用戶需求。
一、戰略制定原由
海洋的健康和安全從根本上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區,社區經濟、居民健康和生活都依靠于海洋資源。海洋是人類共同的遺產,人們應對全球海洋安全負有共同責任。
海洋面臨的壓力日益嚴峻氣候變化使冰層覆蓋面積減小,海水升溫,進而導致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極端天氣和災害頻發。人類活動使動植物棲息地嚴重退化,塑料垃圾和其他污染物增加,過度捕撈導致珊瑚礁死亡,海洋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
隨著世界人口不斷增長,人類繼續向沿海地區遷徙,如果不采取協同應對措施,人口壓力將在未來幾十年進一步加劇。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新高,預計此類經濟損失將隨著氣候變化而繼續增加。極端天氣、自然災害以及無法緩解和適應的氣候變化已被各國視為未來10年全球所面臨的三大自然風險。
實現藍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海洋長期觀測能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氣候變化和發展規律,并對氣候、天氣、海洋狀態和環境危害及其影響進行更好地預測;提高人們獲取全球和沿海地區相關信息的能力,對于滿足當地需求和恢復海洋資源至關重要。
海洋知識和信息不僅有助于海洋可持續發展,還能在海洋經濟領域中創造利潤和就業機會。到2030年,在旅游業、海水養殖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推動下,預計海洋經濟將在各國的國家經濟中占據更大比重。
變革海洋觀測的急迫性過去30年,全球科學界在推進與協調海洋觀測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目前,獲取的觀測結果為海洋和天氣預報提供了支撐,并使人們了解到海洋在全球氣候系統中發揮的作用以及氣候對海洋的影響。
當前,國際社會急需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全球海洋觀測系統,以獲取從全球到地方的重要沿海信息,包括基本的物理、化學、生物和生態海洋特性等信息。獲取的數據應免費用于開展一系列評估、預測及數據產品和服務開發。
二、任務和目標
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應能全面覆蓋全球海洋觀測區域,并通過締結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全面、響應迅速和可持續的觀測系統。未來,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將能夠提供用戶所需的關鍵海洋信息,以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保護海洋健康并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任務為實現海洋觀測系統的遠景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在未來10年不斷發展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提供包容性治理方案,并匯集專業知識,提高參與度,促進溝通和能力建設。
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戰略目標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目標是發展成為綜合觀測系統,為業務服務、氣候和海洋健康3個關鍵應用領域提供重要信息。
三、遠景展望
到2030年,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應能滿足終端用戶的需求。該系統提供的信息將涉及氣候、業務需求、海洋生態系統健康以及對人類的影響。這些都將來自本地測量以及針對物理和生物變化的遠程測量。
加強對大氣和海洋重要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監測和了解,將使季節性預報更加準確,有助于改善農業、建筑業、保險和公共衛生等領域的規劃工作,并提升水資源、生態系統和林火管理水平。建立一個全面而綜合的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可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安全、福祉和繁榮提供所需的基本信息。
未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繼續推動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的發展,特別是確保系統滿足不同的終端用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