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據韓媒報道,因近期氣候變化,自3月4日至6月,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和海洋水產部將強化海虹、蛤蜊、柄海鞘等水產品的抽檢和可能產生貝類毒素海域的安全性調查。
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將聯合17個地方自治團體對韓國國內流通的貝類(海虹、蛤蜊、赤貝等)、被囊類(海鞘、柄海鞘、皺瘤海鞘)等進行抽檢,若超過標準(麻痹性貝毒0.8mg/kg,腹瀉性貝毒0.16mg/kg),將命令其停止銷售并召回、銷毀相關產品。
海洋水產部(國立水產科學院)將生產海域調查地點由50個擴大至102個,調查周期由每月1次擴大至每月1~2次,禁止在貝類毒素超標的海域采集貝類,加強生產階段的貝類毒素安全管理。
韓國政府提醒:貝類毒素主要發生在海水溫度上升的春季,即使進行冷藏、冷凍或者加熱處理,也不能破壞貝類毒素,因此,應注意不要在禁止采集貝類的海域任意采集食用貝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