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味,歐洲鰻魚還困擾了生物學家一個多世紀。歐洲鰻魚在河口和溪流中度過成年生活,并且前往百慕大群島附近的馬尾藻海繁殖。隨后,微小的透明幼魚搭乘墨西哥灣暖流的“順風車”重回歐洲。不過,鰻魚種群一直在神秘地減少,從而促使人們采取各種極端措施恢復其數量。
如今,研究人員了解了年幼鰻魚在旅途中面臨的一種危險:饑餓的魚。人們曾經認為,這些幼魚對于大多數捕食者來說很難被發現和捕捉。不過,一項探尋鰻魚繁育水域附近魚類腸道中DNA痕跡的最新研究表明,至少6個海洋物種能迅速吃掉幼小鰻魚。
歐洲鰻魚曾經很常見,但其數量在過去45年間急劇下降。更重要的是,以“玻璃鰻魚”身份最終到達歐洲的幼魚數量減少了90%,從而使一些人懷疑它們可能經歷了什么?是不是有些生物將它們吃光了?
這似乎不太可能。年幼鰻魚尺寸和一片小柳葉相當,僅于19世紀末在其它魚類的腸道中被檢測到一次,也可能是一旦被吞下去,它們消失得非常迅速,以至于未留下任何痕跡。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生MadsReinholdtJensen介紹說,事實上,這種鰻魚很難被發現,“即便是在一盆水中”。探尋鰻魚種群衰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所有可能性,除了誰在吃掉年幼鰻魚。
Jensen和哥本哈根大學的同行沒有分析年幼鰻魚本身,而是研究了一個丹麥團隊在2014年收集并且迅速冷凍起來的62條鰻魚的DNA。該團隊本想在馬尾藻海尋找孵卵的成年鰻魚,但一無所獲。Jensen團隊開發出針對鰻魚的特定分子標簽,這些標簽能“抓住”魚類腸道中的任何鰻魚DNA。最終,研究人員在6種不同魚類的體內核查到了歐洲鰻魚的DNA。
對于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佛羅里達州諾瓦東南大學海洋生態學家TraceySutton來說,最新發現令人大吃一驚。“這與認為這些魚類主要捕食甲殼類動物的觀點相反。”他解釋說,“最新研究展示了一個我們此前并不知道的新的食物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