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可能使捕撈當天新鮮貨的努力變得復雜。一項最新大型建模研究發現,這是因為日益變暖的海水將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迫使北美很多最珍貴的魚類和貝類海產向北遷移,從而可能為捕撈業和政府監管者制造麻煩。一些物種的生存范圍可能減半,而另一些隨時準備擴張進入現有家園以北1000多公里外的遼闊新領地。
“從根本上說,氣候變化正在迫使物種遷移,導致生態系統出現紊亂。”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分校博士后JamesMorley共同主導上述研究的羅格斯大學生態學家MalinPinsky表示,“這并不一定是壞消息。但我們已經發現,即便是海洋物種分布出現極其微小的變化,也會造成真正的經濟破壞以及對漁業管理者的挑戰。而這里,我們正在討論的是潛在的巨大變化。”
研究人員已證實,在陸地上和海洋中,為應對日益上升的全球氣溫,植物和動物正在改變它們的生存范圍。如在較溫暖氣候下茁壯生長的樹木正擴張進入在寒冷的冬天曾使生存變得不可能的區域。而那些需要較冷氣候的物種正在從已經變得過于溫暖的地方撤退。
對于捕撈業來說,這種變化正開始帶來切切實實的后果。在某些情形下,船只必須穿行得更遠才能到達捕魚場,從而導致成本上升。工藝設備也不得不跟著移動,導致一些社區就業崗位的損失。與此同時,有價值的魚類遷移到被其他國家控制的水域,從而就誰有權擁有利潤豐厚的漁獲量引發沖突。
為了解這種生存范圍的變化可能對北美海岸產生何種影響,Malin、Morley和同事利用來自研究用拖網漁船的龐大數據庫。1970年~2015年,這些漁船在美國和加拿大水域航行了13.6萬次,獲得的數據和包括溫度、水深、海底成分在內的其他數據,幫助研究人員確認了686個海洋物種的首選棲息地。隨后,他們利用16種氣候模型為每個物種“裝配”了兩種情景:一種是到2090年全球氣溫上升超過4℃;另一種是僅上升2℃。
在兩種情景中,這些物種均出現北移趨勢,但在氣溫升高4℃的情景中,變化幅度更大。例如,在大西洋海岸,很多物種生存范圍的中心向北移動了約600公里。同時,熱帶物種遷移進此前的溫帶水域,而北方物種則放棄了生存范圍的南面部分。在太平洋沿岸,一些物種向北遷移了1500多公里。
該模型還表明,全球變暖將為一些物種帶來更大的整體生存范圍。例如,在北太平洋,兩種商業魚類——竹夾魚和翼平鲉的首選棲息地可能在面積上增加了近一倍。不過,這里也有輸家。在佛羅里達附近,一種被稱為羊鯛的魚類首選棲息地縮減了近一半。兩種利潤尤其豐厚的魚類——阿拉斯加鱈魚和大西洋鱈魚的生存范圍也在縮減。
Pinsky團隊指出,這些預測仍比較粗淺,研究人員需要對特定物種的行為和繁殖有更多了解,以便預測它們將如何應對日益上升的海水。“我們需要對生態相互作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充分評估這些預測變為現實的可能性。”加州法拉隆先進生態系統研究所所長、資深科學家WilliamSydeman認為,最新研究“令人印象深刻,并且是迄今嘗試過的最全面分析”,但“這仍然只是思考氣候變化可能如何影響將鱈魚或者蛤蜊端上餐桌的一個有用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