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牡蠣最肥美的時節。3月10日,日照經開區北京路街道的臧家荒牡蠣市場一派車水馬龍的繁忙景象,一輛輛滿載著牡蠣的卡車緩緩駛出市場。
“今天出貨5000多公斤!從目前的銷售情況看,今年行情依舊不錯?!蹦迪狆B殖戶臧濤正在盤算著一天的收成。
臧家荒村是日照經開區傳統的漁民村,養殖牡蠣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叭逡惶熳疃鄷r能出貨15萬公斤,近一年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标凹一拇妩h支部書記臧家德介紹。
然而幾年前,卻不是這般光景。村里的牡蠣養殖戶一年忙活下來,收入并不多?!澳菚r,我們這些養殖戶最發愁的是賣,有時跑一天,都賣不出多少?!标皾貞浾f。尤其是2019年3月,牡蠣養殖戶更是經歷了一場“寒冬”。受市場行情等因素影響,臧家荒村的牡蠣滯銷,有些養殖戶忙活了一年,最后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規模小、人心散是臧家荒村發展的障礙。“村里養殖戶缺一個主心骨?!标皾脑挼莱隽巳屦B殖戶的心聲。
變化發生在2020年。這一年,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東風”吹進這個漁村。
“我們9個部門聯合出臺了專項實施方案,鼓勵依托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進一步盤活農村要素資源,增強集體經濟實力。”日照經開區黨群部副部長楊玉瑕介紹。日照經開區堅持因村制宜,優選主導產業科學確定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主營業務、組織形式和發展規模,在發展質量高、效益好的傳統產業的同時,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同時,創新金融扶持,積極推進“強村貸”等業務,通過政府增信、財政貼息、降低門檻和費率等,解決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我們村能不能也搞個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讓所有養殖戶都參與其中,抱團發展?”在一次村黨支部會議上臧家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此言一出,得到了與會黨員的一致贊成。
說干就干。為了把好事辦好,臧家德帶領村“兩委”成員和養殖大戶輾轉煙臺、威海及秦皇島考察學習、建立合作渠道。逐漸探索出了適合本村實際情況的合作社模式:領辦不包辦,將合作社定位為服務屬性,開展牡蠣從購苗到銷售的統購統銷。
回到村里后,臧家德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先跟村干部統一思想,再挨家挨戶發動,許多村民是在自家院子里、村口的路燈下,第一次了解到能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入股合作社。
面對這一新鮮事物,村民們議論紛紛:“萬一賠錢怎么辦?”“萬一牡蠣賣不掉怎么辦?”……大家猶豫不決。
面對大伙兒的疑慮,臧家德不打感情牌,他算了三筆賬。
第一筆是成本賬:從商販處購買牡蠣苗每公斤溢價0.4元,合作社提供同等質量的牡蠣苗,每公斤只收取運營成本費0.06元。
第二筆是銷售賬:合作社負責拓寬渠道,由原先的銷往省內,擴大至銷往全國20多個城市,每公斤牡蠣可節省中間商差價0.4元。
再算第三筆賬:股民每年按照利潤的26%分紅,如果到養殖區打工還能獲得工資收入。
三筆“增收賬”算得明明白白。合作社成立當天,全村七成村民選擇入股,共計籌集資金200萬元。
合作社成立首年就讓村集體掘得“第一桶金”。很快,憑借合作社批量采購的成本優勢和出色的品質,臧家荒村牡蠣供不應求,年銷售量達1500萬公斤,養殖戶實現利潤3000萬元,合作社盈利80余萬元。
不僅貨賣得好,合作社還采購了新設備。記者采訪時,正逢合作社的清洗機和分揀機忙碌工作,在履帶的傳送下,大小不一的牡蠣,被分門別類地送入不同的容器中。臧家德介紹,經過清洗和分揀的牡蠣被分成不同的等級,一般直接賣給消費者,平均下來價格可增收五成。
村子還是原來的村子,但是通過黨建引領后就大不一樣了。如今臧家荒村黨群干群關系融洽和諧,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成為遠近聞名的“牡蠣億元村”,是日照市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市級示范村。
眼見村里的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在外打工的10余名青年也回村搞起了牡蠣養殖和直播帶貨,“牡蠣億元村”又有了新氣象。
臧家德又算了一筆賬,牡蠣批發每公斤均價10元,直播帶貨每公斤可達30元,直播一天能搞兩三場,最多時每天銷售額能達到六七萬元。
“大伙兒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望著一輛輛滿載牡蠣揚長而去的貨車,臧家德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