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船時8月25日13時30分,在北緯84度24分、西經(jīng)156度06分的一塊浮冰上,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完成了第9個短期冰站作業(yè)。至此,本次北極考察冰站作業(yè)全部結束。
當天的冰站作業(yè)從船時10時30分開始。考察隊員現(xiàn)場開展了冰芯、積雪、冰下海水等樣品采集,融池、冰厚、冰上氣象等觀測,海冰物質平衡浮標布放等多項科考作業(yè)。各小組按計劃完成全部冰上考察。
從8月11日開始,在北緯79度13分~84度56分、從海冰邊緣區(qū)至密集冰區(qū),考察隊進行了為期15天的冰上作業(yè),陸續(xù)開展了9個短期冰站和1個長期冰站作業(yè),并利用直升機布放了14個站位的海冰漂移浮標。
據(jù)航次首席科學家助理、海冰作業(yè)組組長雷瑞波介紹,本航次海冰作業(yè)有4大特點,無人值守觀測設備布放量大、作業(yè)站位多、空間跨度廣、學科綜合性強。其中,完成了24個站點的作業(yè)、布放了48個無人值守觀測設備、開展了9個學科的冰上考察。
與以往北極科考相比,本航次加強了冰上無人值守觀測設備的布放力度,共布放了2套無人冰站、23個海冰物質平衡浮標、3套自動氣象站、3個海洋剖面浮標、16個海冰漂移浮標以及1個可視化監(jiān)測浮標,數(shù)量為歷次最多。
依托直升機,考察隊在北緯83度32分~84度56分,布放了14個GPS海冰漂移浮標,用于研究海冰漂流的運動軌跡和冰場形變。在長期冰站上布放了1個雙天線測繪精度的DGPS海冰漂流浮標。該浮標既能測量海冰漂移的平移位置,又能觀測到海冰旋轉。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北極布放這一類型浮標。
冰站作業(yè)期間,“雪龍”船、黃河艇、直升機、雪地摩托等構成立體化后勤保障體系,為考察作業(yè)安全有序、順利高效提供了有力支撐。下一階段,考察隊將返回楚科奇海和白令海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