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聯合主辦,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江水產研究所與基層水產技術推廣機構聯合承辦的“2014漁業院士、專家廣東行”系列活動在廣州市番禺區拉開帷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雷霽霖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良堯等出席啟動儀式,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成果與推廣處處長王玉梅主持儀式。
劉英杰指出,水科院建院以來,共取得各類科研成果3600余項,630多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獎56項。在我國漁業發展的重要關節點上,水科院或以水科院為主研究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漁業經濟發展,每10年都有一個突破性的成果帶動漁業發展上一個新的臺階。今年,水科院響應中央號召,積極落實農業部為農民辦實事工作方案,啟動了“院士、專家(博士)走基層送技術解難題”系列活動,以產業發展為己任,廣泛調動全院專家,聯合地方產業部門,統籌多方資源,以“122推廣工程”為載體,深入漁業產區,走漁村進漁企,有針對性地幫助養殖戶解決大宗淡水魚、羅非魚、鲆鰈類、蝦蟹類和冷水魚等產業,主產區及云貴川、新疆、西藏等欠發達地區生產實踐中的難點問題,切實把實事辦好,讓漁民受益、漁業增效,不斷提高漁民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此次“院士、專家廣東行”,有望帶來實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取得切實效果。
陳良堯表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漁業科技的廣泛應用,代表著漁業產量、產值和品質的提升。此次活動是促進漁業科技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重要方式,是深化部、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科研機構與推廣機構有機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漁業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各級漁業部門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送科技下鄉入戶、為漁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希望院士、專家繼續支持廣東,積極參與廣東漁業轉型升級,為進一步建立健全部、省合作長效機制建言獻策;各級漁業主管部門緊密聯系實際,主動對接,加深合作,積極推動廣東漁業轉型升級;廣大漁民群眾堅定樹立學科學、用科學的新觀念,科學養魚、養健康魚,進一步加快致富奔康的步伐。
在啟動儀式上,還對“二所一站”試驗示范基地進行了授牌,為養殖戶免費發放了資料。啟動儀式結束后,雷霽霖作了題為《發展中國現代水產養殖業的戰略思考》的報告,與養殖戶和養殖企業就養殖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政策問題進行了座談,現場答疑互動,隨后參觀了現代化漁業示范區。來自珠江所和南海所的專家就池塘健康養殖技術,對養殖戶進行了專門培訓。
據介紹,為了深入貫徹十八大、十八界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全國漁業工作會議精神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水科院根據2014年科技推廣工作的有關部署,按照抓轉化、帶示范、促推廣、見實效的工作思路,圍繞科技推廣做好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科技下鄉入戶、成果宣傳等工作,為推廣漁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此次活動分別在廣州、珠海、肇慶、惠州舉辦,以“高產高效健康養殖”為主題,以現場活動為載體,以普及推廣工廠化養殖技術、對蝦池塘健康養殖技術為切入點,以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為抓手,著力促進漁民群眾專業技能的提升。
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所、南海所的相關負責人,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基層漁業主管部門、水產技術推廣部門的相關負責人,養殖戶和養殖企業代表等300余人參加了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