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至2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科研處、研究生辦公室和團委共同主辦“雕刻時光”青年學術會議,會議以“海洋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分為青年學術沙龍和研究生第二十三屆學術交流會兩部分。黃海所副所長葉乃好、榮小軍,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松林以及所青年科研人員、研究生等150余人參加會議。
葉乃好副所長在致辭中表示,學術交流是推動科研進步的重要動力和科技創新的源泉,希望黃海所青年科研人員和研究生能夠學習前輩們耕海牧漁、砥礪前行的不懈奮斗精神,在交流中取長補短、拓寬視野、激發創新思維,投身漁業科研,共同推動學術發展與科研突破。

會議特設了“聆聽院士講述科研歷程,傳承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環節,特邀陳松林院士作“我的科研歷程”主題報告。陳松林院士在報告中回顧了多年來在魚類種質保存、性別控制與抗病分子育種等領域的科研經歷與經驗,并寄語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腳踏實地、開拓創新,為建設漁業強國不懈奮斗。與會青年科研人員紛紛表示深受鼓舞,決心以榜樣為力量,勇敢追夢、砥礪前行,奮力攀登科技高峰,為現代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青年學術沙龍環節,范曉、隋娟、王洪巖、王錦錦、朱琳、崔鴻武、林怡辰、衛育良等8位青年科研人員先后作了題為“光合生物水平基因轉移及應用”“凡納濱對蝦雌蝦繁殖力差異的多組學分析”“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揭示軟骨魚和硬骨魚淋巴細胞的保守和進化”“復方中草藥 FF-Z 在刺參腐皮綜合征防控中的作用機制”“顆粒態新污染物的海洋環境效應與生態風險研究”“基于機器視覺的魚類攝食強度分類與疾病預警研究”“扇貝質量安全與營養品質綜合評價—以愛蓮灣養殖區為例”“水解魚蛋白的抗弧菌作用探究”等多個前沿且深入的學術報告,介紹了在各自領域的研究進展。與會人員圍繞報告內容展開了熱烈討論,激發了思想碰撞,拓寬了學術視野。

在研究生第二十三屆學術交流環節,44位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圍繞“海洋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主題,針對“海洋漁業生物繁育與增養殖”“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系統”“水產疾病防控與飼料開發以及水產加工”3個領域作了精彩的報告,并評選產生了8個優秀報告。
本次青年學術交流不僅為大家搭建了科研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同時也有效激發了大家的創新意識,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進一步提升了青年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的創新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