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同學們、朋友們:
虎嘯龍吟辭舊歲,玉兔呈祥報新春。揮手作別砥礪奮進的2022年,闊步邁入華章初展的2023年。值此辭舊迎新、繼往開來的美好時刻,我謹代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黨政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向全所職工、離退休老同志、研究生和所有關心、支持、幫助我所建設和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友人致以衷心的感謝和新年的祝福!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這一年,我們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圍繞高水平漁業科技自立自強,凝心聚力,努力拼搏。我們不斷激發科研活力、創新發展機制、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實際行動踐行國家漁業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
我們聚焦主責主業,面向國家需求,積極承擔重要科技任務并取得重要科技成果。主持、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65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3項;新上包括“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重點專項等各類科研項目(課題)194項。“半滑舌鰨和斑石鯛分子育種技術創建及新品種創制與應用”項目獲第六屆中國水產學會范蠡科學技術獎特等獎,2項成果獲海洋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成果獲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培育的大菱鲆“多寶2號”(第一完成單位)、凡納濱對蝦“海興農3號”(第二完成單位)、羅氏沼蝦“南太湖3號”(第二完成單位)通過國家新品種審定。
我們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強化合作,積極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以共建濰坊漁業產業技術研究院為平臺,突破北方文蛤池塘中間培育、南美白對蝦種蝦規模化培育等多項技術難題,全力支撐濰坊蝦貝雙百億產業帶發展。參與共建“青島藍色種業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北方水產種業“育繁推”一體化中心;首次聯合政府推動地方鄉村振興建設,依托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助力大黃魚“一縣一業”工程,共建“刺參南移養殖產學研合作開放實驗室”,推動當地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成功舉辦“大菱鲆引種30周年暨海水魚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7位院士、200余名專家深入研討,共謀發展。
我們推進科研平臺建設,優化布局,積極踐行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通過初步驗收,為“振興海洋水產種業,支撐漁業綠色發展”發揮國家庫效能。積極組織申報全國重點實驗室,新獲批青島市對蝦種業關鍵技術重點實驗室、青島市深遠海養殖裝備與綠色養殖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水生動物疫病研究綜合實驗室建設項目初設獲批并開工建設。作為農業農村部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學科群“群主”依托單位,牽頭推動海洋漁業相關學科13個部級重點實驗室重組建設;穩步推進山東長島近海漁業資源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漁業資源環境青島觀測實驗站、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建設與運行。
時間鐫刻嶄新年輪,歲月書寫時代華章。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研究所將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黨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黨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立足科技前沿,聚焦國家需求,潛心研究、勇挑重擔,自覺履行國家漁業戰略科技力量、實現高水平漁業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風正濟時,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還需策馬揚鞭。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奮勇前進,必須鼓足奮斗干勁。讓我們勠力同心,砥礪前行,在建設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創新型研究所的新征程中實現新跨越、再創新輝煌!祝愿研究所全體職工、離退休老同志和青年學生們新年快樂、工作順利、事業進步、生活幸福!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 金顯仕
202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