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山東省科學技術廳聯合發布了《關于推介發布2022年全省農業主推技術的通知》,共組織遴選了100項農業主推技術予以推介發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參-蝦(蟹)-藻’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技術”“工廠化養殖尾水凈化治理技術”等2項技術入選其中,占推介發布水產養殖技術總數的三分之一。
“‘參-蝦(蟹)-藻’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技術”是在傳統刺參養殖池塘中合理搭配對蝦、梭子蟹和石莼等物種,成功構建的一種綠色、高效的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系統,實現了養殖生物生態位互補、營養物質循環利用、生態防病和提高養殖效益等目的。海參夏眠時,其敵害生物紅線蟲等成為對蝦的美食,而對蝦殘餌糞便等有機物又為結束夏眠后的海參提供了餌料;梭子蟹通過捕食病蝦、錐螺等可以防止疾病傳播和有害青苔等滋生;石莼吸收池塘中過量的氮、磷營養鹽,不僅可以維持水質穩定,也為蝦、蟹、參提供了優質餌料。在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連續2年開展的技術試驗和示范推廣結果表明,養殖參、蝦、蟹產品規格大、品質優、效益好。刺參規格40~60只/公斤,畝產80公斤以上,較原有刺參單養模式提高12.6%以上;日本對蝦規格70-80尾/公斤,增加經濟效益3000元/畝以上;三疣梭子蟹規格可達400-500克/只,增加經濟效益1900元/畝以上。采用該技術的池塘綜合經濟效益提高40%以上,同時,水質明顯改善,氮磷排放減少,保護了周邊水域良好生態環境。

標準化池塘

收獲刺參

收獲日本對蝦

收獲三疣梭子蟹
“工廠化養殖尾水凈化治理技術”針對工廠化養殖尾水的污染物組成及其特點,通過研制固體顆粒物快速干法分離的專用微濾機,制定了“固體顆粒物快速干法分離+截污生物凈化+氧化塘”的工廠化養殖尾水凈化治理方案。通過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青島市即墨區、壽光市及煙臺市等地企業的應用示范,專家評審和第三方機構檢測,該治理方案具有占地小、投資省、效果顯著等特點。

典型示范企業實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