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關于舉辦202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通知》(國科發才〔2022〕69號)精神,為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惠及于民,5月21日上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和落實核酸檢測的情況下,舉辦了“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2022青島科技周科普活動”。本次活動以“走進海洋漁業生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以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形式開展,綜合運用專家科普講座和展廳參觀、講解等方式,結合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面向社會大眾開展科普宣傳,以推動民眾了解豐富多彩的海洋漁業生物學及相關知識,培養大家關注海洋、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來自青島市科技局、青島市科協和市南區科協的領導以及南京路小學、海信學校等學校的40余名同學參加活動。活動開幕式由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研發中心主任王俊主持。
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榮小軍在歡迎詞中對各位領導和有關部門長期以來對黃海水產研究所各項工作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對老師和同學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寄語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時時保持對海洋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熱情。
青島市科技局陳晅總工程師對此次科普活動給予高度肯定。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王崇江副主席表示,市科協將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科普基地建設,希望同志們再接再厲,創新思路,豐富形式,不斷做大做強科普平臺,使之成為認識海洋、走近海洋、宣傳青島建設“活力海洋之都”的一張靚麗名片。


科普專題講座
在科普講座環節,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研發中心張波研究員、活體庫Abdallah Ghonimy博士和微生物庫楊冰研究員對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科普資源、“Aquaculture Diversity in Egypt(埃及豐富多彩的漁業生物)”和“海水養殖動物健康漫談--爭做海洋動物健康小衛士”等分別進行了宣講。專家講座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豐富多彩的海洋漁業生物和海水健康養殖的相關知識,并與線上、線下的觀眾進行了交流、互動。隨后,參加活動的同學實地參觀了科普展廳,專家們生動、耐心的講解和資源庫豐富的生物資源樣本讓同學們聽得著迷、看得入神。參觀結束后,全程參加活動的同學獲贈由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研發中心和黃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增殖與養護團隊”聯合制作的《黃渤海鯨類的研究與保護》科普繪本,表現優異的同學獲頒此次活動的研學證明。

科普展廳參觀

科普創作

贈書及頒發研學證書
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是我國迄今投資規模最大、保存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包括海洋漁業生物基因資源庫、細胞資源庫、微生物資源庫、活體資源庫和群體資源庫,擁有豐富的科普資源,先后獲批青島市市南區和青島市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本次活動由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研發中心牽頭,同時與2022青島科普活動周開幕式進行了線上對接。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對培養青少年關心海洋、熱愛海洋和保護海洋的意識,激發參與海洋科學探索的興趣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科普活動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