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組織建設、勘察、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項目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對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以下簡稱“資源庫項目”)建安工程進行了竣工驗收。驗收會由資源庫項目經理祝令民主持,青島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全程監督。黃海水產研究所基建與后勤保障處、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研發中心負責人,中青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北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青島市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青島瑞源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等參建單位領導和項目負責人參加了驗收。
驗收組結合預驗收情況,對該項目從土建工程、裝修工程、安裝工程到室外配套工程等進行了實地查驗,重點查閱了工程檔案資料,聽取了施工單位預驗收問題整改情況匯報、工程質量自評匯報以及各參建單位的工程質量評估報告,并對工程質量做出整體評判。驗收組一致認為資源庫項目審批程序合法、手續完善,工程質量符合圖紙設計以及相關驗收標準要求,同意通過竣工驗收。

驗收會現場
建設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全面系統地開展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研究與收集、保存工作,是滿足保障海洋生態安全和日益增長的漁業產業發展、學科發展的需求,是實現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資源庫項目從概念形成到落成竣工歷時20年,項目建設以收集保存與可持續開發利用我國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為主線,以海洋漁業經濟生物種類、珍稀與瀕危物種以及重要海洋微生物資源保藏為目標,針對我國不同海域的區域特點以及海洋漁業生物資源保護現狀,構建基因、細胞、組織、活體、群體等保存庫體系,創建起海洋漁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開發利用國家級技術研發平臺。
資源庫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標志著我國現代漁業產業發展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對全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保藏體系建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必將對加快我國現代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資源庫項目作為我國水產良種工程研究重要基地和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管理、研發的核心設施,項目占地面積10畝,總建筑面積20647.84平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購置各類科研設備46臺(套),總投資為1.62億元,主要建設有海洋漁業生物基因資源庫、細胞資源庫、微生物資源庫、活體資源庫、海洋漁業生物群體資源庫以及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數據處理中心和大型儀器設備共享中心。項目自2018年3月開工建設,2019年1月主體封頂,2019年4月完成主體結構驗收,2019年6月進入室內外裝修工程施工,2020年6月完成工程收尾,歷時30個月;先后召開六次項目推進會,100余次工地例會,接收監理月報30月次,克服政策性停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帶來的不利因素影響,保質保量完成了建設任務。項目建設期間,農業農村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及青島市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對項目推進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在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項目獲評“山東省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青島市建筑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示范工地”、“山東省建筑工程優質結構”工程,成為具有標志性的現代科技建筑精品,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海洋生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護、鑒定工作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資源庫內景

資源庫正立面

資源庫航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