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黃海水產研究所組織有關專家對34項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進行結題驗收,驗收專家組由所內相關領域專家和財務專家組成。
驗收會上,匯報人分別就所承擔項目的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研究內容、取得成果及經費使用情況等進行了匯報。驗收專家組對各項目計劃任務完成情況、項目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給予了客觀、公正的評價,對通過驗收的項目給出了驗收意見。33個項目通過驗收,其中單秀娟主持完成的“萊州灣漁業生態系統的演變過程及適應性管理基礎”,蔣增杰主持完成的“中挪海洋酸化生物學效應合作項目”,葉乃好主持完成的“重要海水養殖生物組學與遺傳基礎”,廖梅杰主持完成的“養殖刺參早期發育階段菌群結構演替及潛在益生菌篩選”,董宣主持完成的“對蝦多病原互作與其病理及臨床表征的相關性”,張正主持完成的“幾種重要海水養殖病原菌的凍干保存工藝研究”,李杰主持完成的“殺鮭氣單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學及疫苗研發”,李仰真主持完成的“重要海水養殖動物生殖性狀的遺傳解析”,薛素燕主持完成的“中華原鉤蝦種群消長機理及其對叢生大型海藻的攝食作用”,孟憲亮主持完成的“三疣梭子蟹繁殖性狀近交衰退的分子機制初探”,孫曉杰主持完成的“離子液體萃取材料研制及對貝類毒素富集選擇機制研究”,徐后國主持完成的“蝦青素對養殖魚類魚體脂肪沉積的調控作用研究”完成狀況為優秀。
本次通過驗收的33個項目共發表學術論文135篇(均標注資助),其中SCI收錄56篇;共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12項。通過基本科研業務費的支持,10人在此基礎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4人獲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助,2人分別獲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和山東省良種工程項目資助;相關研究為2018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石斑魚種質庫和遠緣雜交育種技術的建立及產業化應用”、2018年度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淺海綠色高效可持續生產模式的構建及應用示范”等成果作出了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