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加大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力度等重要指示和文件精神,黃海水產研究所“中漁科102”號漁業資源調查船將于5月24日執行“黃渤海江豚種群數量和洄游分布及其保護”調查任務,啟動黃渤海江豚聯合調查。5月21日,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資源環境處副處長姜波、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王曉訓、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辛福言以及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汕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前往青島小港碼頭,共同啟動聯合調查任務。
啟動會上,辛福言副所長感謝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多年來對黃海水產研究所各項事業發展的大力支持,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推動海洋環境突出問題解決、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黃海水產研究所在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不斷加強科技平臺條件建設,持續提升船舶管理水平,現已具備在近岸、近海、外海及遠洋等全面開展漁業資源科研考察的能力;黃海水產研究所“中漁科102”號正式投入使用將為承擔近海漁業資源評估與環境評價、漁業資源種群動力學、漁業資源增殖與養護等研究提供更大助力,為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姜波副處長對黃海水產研究所重視開展江豚調查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海洋江豚現今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生存狀況不容樂觀,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救助和保護形勢非常嚴峻;黃海水產研究所啟動黃渤海江豚聯合調查,為黃渤海江豚保護區規劃和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和科學依據,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希望科研人員和工作人員在出航期間克服困難,獲取豐富詳實的第一手科研資料“滿載而歸”,為有效開展中國近海江豚生態多樣性保護提供充分的科學基礎資料。
王曉訓副局長代表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對黃渤海江豚聯合調查正式啟動表示祝賀,并感謝相關專家對青島市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他表示,作為我國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青島市委市政府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嚴守海洋生態紅線,近年來海洋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根本改善;黃海水產研究所適時開展海洋江豚調查研究項目,將為江豚保護區規劃和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希望參加調查人員齊心協力、密切配合,確保如期高效完成科研調查內容。
啟動會后,黃海水產研究所召開了海洋江豚學術研討會,為集思廣益推動科研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背景資料:
“中漁科102”號漁業資源調查船是黃海水產研究所新建的一艘以漁業資源調查為主,兼具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化學、物理海洋等調查能力的科學調查船。該船自2017年9月交付使用后,先后開展了儀器設備的調試和校正,近海漁業資源、環境等綜合調查測試以及船員崗位適應性訓練,達到了執行正式科研調查任務的能力。本航次預計10天,出海調查期間將采用截線抽樣目視調查的方法對江豚進行觀察,同時采用挪威SIMRAD EK60和便攜式EY60科學探魚儀,取得魚類空間分布數據,并采用YSI儀器現場測量表層水溫、鹽度、溶解氧、PH值。通過項目的調查與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黃渤海江豚的種群數量、洄游分布、繁殖與生長、遺傳多樣性等,查明漁業生產對江豚損害的類型及程度,提出保護措施與建議,為黃渤海江豚保護區規劃和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和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