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至2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項目工程、管理、工藝和財務方面的專家組成驗收組,對黃海水產研究所300噸級漁業資源調查船建設項目進行竣工驗收和竣工財務決算評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建條件處處長趙紅萍、資產條件處處長郭燕梅到場指導,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辛福言、資產條件處及財務處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會上,辛福言副所長代表黃海水產研究所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歡迎,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及相關主管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給予的大力幫助和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300噸級漁業資源調查船的投入使用,填補了黃海水產研究所在渤海海域缺乏專業調查船的空白,為今后在該海域進行漁業資源及棲息環境調查提供了有力平臺支撐;黃海水產研究所將嚴格按照有關規范和制度要求,加強船舶安全管理,確保船舶安全有效利用。資產條件處副處長張志強從項目完成情況、組織實施管理、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船舶質量、制度與檔案管理、運行與建設成效等方面對項目的實施進行了詳細匯報。隨后,與會專家仔細查閱了檔案資料,實地核查了調查船及相關設備,一致認為建設單位完成了項目批復的建設內容,符合國家建設工程竣工驗收的有關規定,達到了預期目標。經過討論研究,驗收組一致同意“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300噸級漁業資源調查船建設項目”通過項目驗收和竣工財務決算評審。
趙紅萍處長感謝驗收專家組的辛勤工作,并高度贊揚了黃海水產研究所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付出的汗水和心血,特別是在船廠破產重整期間,沉著應對,溝通及時,處置得當,最終順利完成船舶交付;希望黃海水產研究所300噸級漁業資源調查船投入使用后,加強船舶安全管理、日常維護與船員專業技能培訓,提高船舶使用效率,更好地為行業發展和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黃海水產研究所300噸級漁業資源調查船“黃海11”號船長42.8米,寬8米,平均吃水3.3米,主機功率634千瓦,定員30人。具備在近海進行海洋漁業資源、水文環境、海洋理化、聲學評估等綜合要素的立體、實時、同步探測、分析和處理能力,設有海洋環境實驗室、聲學評估實驗室、魚類資源實驗室,配備科研魚探儀、無線拖網監測、船載多普勒海流儀、底層拖網、采泥器等科研設備,可承擔黃渤海區漁業資源及棲息環境專業科學調查任務。
“黃海11”號300噸級漁業資源調查船入列后,與之前的“北斗”號和“黃海星”號兩艘調查船一起,組成了一個功能齊全的調查船體系,為開展我國沿岸、近海海域以及深遠海海上調查工作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