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臺灣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2014年聯合資助的海峽兩岸合作研究項目“魚類抗病的分子機理及良種選育研究”學術交流研討會在黃海水產研究所舉行,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金顯仕出席了會議開幕式。大陸方面的項目負責人、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臺灣方面的項目負責人、臺灣海洋大學龔紘毅博士及其團隊成員參加了本次學術研討會。會議由陳松林研究員和龔紘毅博士共同主持。
會上,金顯仕所長致歡迎辭,對臺灣海洋大學魚類遺傳育種團隊來所進行學術交流訪問表示歡迎,簡單介紹了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發展歷程及近年來取得的主要成就,希望雙方借此次交流機會促進相關領域的務實合作,并預祝此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臺灣海洋大學龔紘毅博士、陸振岡博士、朱珮云博士、吳圣韓博士、曾柏鈞博士分別作了題為“羅非魚抗病育種之抗菌肽與免疫調節相關分子標志開發”、“肌肉表現系統在基因轉殖熒光神仙魚及GH基因轉殖羅非魚作為生物反應器之應用”、“精準水產養殖”、“抗菌肽研究與產業應用”、“淡水觀賞蝦之轉錄組及分子標志開發”、“羅非魚PGRN基因免疫調節抗菌機制研究”、“龍膽石斑之成長相關功能性基因分子標志開發”的學術報告。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邵長偉副研究員、王娜副研究員、王磊助理研究員、劉洋博士分別作了題為“黃海所魚類生物技術與基因組研究成果和進展”、 “初識比目魚:從組學到生物學”、“基于轉錄組和microRNA信息的牙鲆白化發生機制研究”、“牙鲆抗細菌病相關基因功能及信號通路研究”、“牙鲆抗遲緩愛德華氏菌病的基因組選擇”的學術報告。
會后,雙方針對魚類抗病分子機制、抗病分子標記開發與抗病分子育種技術等重要科學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研討交流了下一步合作研究方向。此次會議對于雙方全面了解項目研究進展,探尋現存問題及解決途徑,推進項目完成進度,拓寬未來合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