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黃海水產研究所“北斗”號調查船圓滿完成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搭載共享航次——“黃海、長江口綜合調查”任務順利返航。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辛福言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在碼頭迎接全體人員返航。
歡迎儀式上,辛福言副所長對 “北斗”號船員和科研人員圓滿完成“黃海、長江口綜合調查”任務順利返航表示祝賀,并對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公共平臺部主管趙鑫表示,本航次的實施為科考船共享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感謝黃海水產研究所將本航次作為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科學考察船共享平臺的搭載共享航次。“北斗”號船長李風賓和航次首席科學家、黃海水產研究所吳強博士分別從船舶海上運行和科學調查任務完成情況進行了匯報。
“黃海、長江口綜合調查”任務共搭載科研人員24名,分別來自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及黃海水產研究所共6家科研機構,于10月11日從青島出發,11月9日返回青島,歷時30天,航程約3400海里。調查期間經常遇到大風浪、惡劣天氣,“北斗”號全體船員和調查隊員勇于拼搏,團結奮進,密切協作,克服困難,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了調查任務。
本航次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搭建的科考船共享平臺的共享航次計劃支持,調查區域為科學研究的熱點區域黃、東海。航次進行了漁業資源、基礎生產力、海洋地質、海洋化學和物理海洋等多學科調查取樣,取得了一大批珍貴的樣品和數據,包括漁業資源103份、魚卵仔稚魚104份、基礎生產力629份、海洋化學539份、海洋物理312份、沉積物134份,為掌握黃、東海生物資源、理化環境和地質概況提供了具有國際可比性的綜合調查數據,為黃、東海海洋權益維護提供了基礎和技術支撐。本航次取得圓滿成功,為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后續共享航次計劃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