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國際上較早開展“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的國家之一。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科學家在推動國際GLOBEC以及相關區域計劃的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20多年來,在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部門的支持下,通過實施一批重大、重點研究項目,使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在國際前沿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并迅速發展成為海洋交叉學科的新領域。
為推進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的深入發展,7月11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組織召開了2016年“鰲山論壇”第三次會議——“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討會。本期論壇由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黃海水產研究所承辦。華東師范大學張經院士、黃海所金顯仕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松研究員和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黃大吉研究員擔任本期論壇執行主席,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蘇紀蘭院士、黃海所唐啟升院士和鄧景耀研究員等作為特邀專家出席會議,來自相關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約50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開幕式由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主任、黃海所所長金顯仕主持,海洋國家實驗室戰略規劃部部長王蛟代表鰲山論壇辦公室介紹了鰲山論壇的背景、主旨、辦會機制和意義。會上,張經院士做了題為“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的感悟”的報告,圖文并茂地總結了國內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取得的成果及自己的研究體會。唐啟升院士做了題為“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GLOBEC)發展回顧與展望”的報告,他強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學前沿,要給予海洋可持續生態系統基礎研究長期而穩定的支持,增強創新驅動源頭供給,走向“深藍”和極地海洋。蘇紀蘭院士做了題為“我國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未來發展的思考”的報告,并指出我國需要繼續推進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構筑一批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計劃,解決我國近海海洋生態系統退化、海洋生態環境災害頻發、近海海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生態脆弱性不斷增加等問題。孫松研究員做了題為“浮游動物與生態系統”的大會主題報告。之后,黃凌風、魏皓、劉素美、修鵬等18位專家還分別做了相關專題報告。
本期鰲山論壇經過一天的研討,梳理了近海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中需要重點解決的科學問題,明確了未來研究工作的發展方向,達到了預期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