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農業部和水科院的正確領導下,黃海水產研究所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嚴格落實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科教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一流院所、三個基地”的總目標,按照院“十三五”“改革創新,頂天立地,人才優先,協同發展”的工作主線,主動適應科技體制改革新要求,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于各領域、各環節,求真務實,扎實工作,全年各項工作順利完成并取得顯著成效,為“十三五”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職工投票評選,黃海所2016年度十大亮點揭曉:
1.全年共主持、承擔科研課題395項,申報各類課題237項,新上各類科研項目(課題)200項;已獲獎勵16項,其中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1項、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1項、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455篇,其中SCI收錄或其它英文期刊論文174篇。獲國家授權專利50項,獲軟件著作權4項。
2.唐啟升院士作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漁業學科主編,負責組織全國漁業領域廣大科技人員進行編寫工作,在國家重大咨詢與戰略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智囊作用;撰寫的文章《黃海大海洋生態系的生物產量和管理策略挑戰》發表于《環境發展》雜志的《生態系統水平的大海洋生態系管理》專刊,獲“大海洋生態系之父”、專刊主編謝爾曼博士(Kenneth Sherman)撰文高度評價。
3.由陳松林研究員帶領的研究組與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聯合破譯了褐牙鲆全基因組序列,通過與半滑舌鰨全基因組比較分析,初步揭示了比目魚類變態發育的分子機制。該研究成果于2016年12月5日在《自然-遺傳》(Nature Genetics)雜志(IF=31.6)在線發表(doi:10.1038/ng.3732)。
4.黃海所在大菱鲆藥殘、對蝦大規模死亡、海參高溫熱痹、貝類毒素、河豚產業“有條件開放”(2016年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之首)等事件中,積極發揮專家智慧和技術支撐作用,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5.全方位支撐南極磷蝦漁業的健康發展。積極參與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入漁審議和養護措施制修訂磋商,確保了我國南極磷蝦入漁通報全部獲準;積極開展南極磷蝦漁船聲學數據的處理分析方法研究工作,確立我國科研人員在南極磷蝦資源評估技術研究工作中的地位;積極派員承擔南極磷蝦漁業科學觀察和探捕調查任務等,為我國南極磷蝦漁業履約做出重要貢獻。
6.由黃海所牽頭制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干海參》于2016年11月13日實施,新標準的貫徹實施將對規范干海參生產加工技術、提高干海參產品質量安全、引領我國海參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7.黃海所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單位獎)”,2項項目均獲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二等獎,10項成果(技術)入選農業部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王印庚研究員分別獲“科學中國人(2015)年度人物”和第八屆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先進個人稱號。
8.深入實施人才強所戰略,趙法箴院士獲國家海洋局“終身奉獻海洋”紀念獎章,馬愛軍研究員入選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人選名單;柳學周研究員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李健研究員獲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稱號,邵長偉博士分別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水產青年科技獎和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稱號。
9.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獲國家發改委立項批復;3000噸級“北斗2”號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建造合同簽約并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建設方案進入論證實施階段。
10.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了“黨在我心中,唱響中國夢”紅歌合唱比賽、以“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為主題的黨史知識競賽以及參觀青島黨史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等十大主題活動,黨建及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