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率先分析了“蝦—蟹—貝—魚”等多營養層次養殖系統主要微生物和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特征,闡明主要營養元素的收支特點,首次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模型評價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養殖系統主要營養物質傳輸效率。創建以蝦蟹為主養物種的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對蝦工廠化養殖和鹽堿水池塘生態養殖等模式;創新基于微生物、藻類和濾食性貝類等的養殖污染物資源化高效利用技術,養殖尾水排放符合《海水養殖水排放要求》行業標準。建立“蝦—蟹—貝—魚”“蝦—蟹—貝”“蝦—蜇—貝”“蝦—參”“蝦—魚”“蝦—蟹”等6種海水、濱海型鹽堿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模式,以及對蝦工廠化換水和工廠化循環水2種養殖模式。“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和“對蝦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被農業農村部遴選為農業主推技術。相關技術成果在我國沿海推廣應用50萬畝,實現產值50億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團隊取得的技術成果顯著提升了我國海水蝦蟹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及綜合競爭力,為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