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長島縣科技局組織對黃海水產研究所開展的“條斑紫菜栽培模式研究與新種質創制”工作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東省長島縣科技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島增殖實驗站與長島縣水產研究所等單位有關專家組成。
專家組通過對條斑紫菜栽培規模、產量、品質的測量和調研,一致認為:該項工作通過翻板式-酸處理-全浮流綜合栽培方式有效解決了條斑紫菜栽培過程中雜藻繁生、病爛掉苗問題,成功將條斑紫菜栽培生產空間從潮間帶推向深水區;培育的優良品系“黃優1號”條斑紫菜藻體柔韌健康、附著牢固,藻體表面平整光滑無附生雜藻,網簾干凈無綠藻、馬尾藻等其他大型藻類叢生,頭水菜產量達150 kg/畝;“黃優1號”新品系推廣面積達2000畝,其中采用翻板-全浮流綜合栽培方式示范栽培100畝。
近年來,隨著全球環境氣候變化加劇,加之良種少、覆蓋率低、種質退化等問題,條斑紫菜栽培產業病爛減產情況逐年加重。種質創制與離岸深水區栽培模式構建是紫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兩大保障。黃海所在藻類研究方面通過開發綜合型栽培模式、雜藻病害防治技術與新優良種質,有效提升了條斑紫菜的產量、品質,開拓了栽培空間,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效益顯著,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